·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到2035年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基本建成的目標,需要一批勇擔重任、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優秀干部。
用人標準與用人導向緊密結合,是干部工作的首要問題。黨選人用人標準概括地講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具體來說就是黨章所規定的領導干部六個方面的基本條件。過去,在一些地方,提拔重用官員需要一定的政績,其體現莫過于那些光鮮亮麗的GDP數據。當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一個地方的環境治理成效如何、地方政府重不重視,要以是否將環保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實在實際工作中這一標準來檢驗,對敢下深水、成績突出的干部應大力啟用。不僅是政府分管領導抓環保政績突出受重用,環保系統內有所作為的干部也應受到提拔重用。
導向問題至關重要,用人導向影響政績導向和發展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加快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這其中,生態環保工作實績考核應作為衡量經濟轉型發展質量的重要標尺。環保工作實績考核要充分發揮“綠色”指揮棒作用,才能促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為此,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體制機制,加大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保工作的考核權重,不僅要讓地方官員對生態環保工作發自內心的敬畏,而且還要讓生態環保政績成為官員提拔的“關鍵票”。